个人简介
华明,教授,博士,1949年6月生于四川成都。1976年在天津大学英语班学习,1977年-1981年在广西大学中文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1981年-1984年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1990年在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在日本东海大学文学部、2004年-2005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比较文学系做访问学者。1984年-1987年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94年-1998年在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98年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出版《崩溃的剧场——西方先锋派戏剧》、《小说修辞学》、《三位哲学诗人——卢克莱修、但丁及歌德》、《罗丽塔》,《1963年的格林尼治村——先锋派表演与狂热的身体》、《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与《荒诞派戏剧》等专著,译著多部,论文、小说等共40多篇。
内容简介
本书将按照时间顺序与大致发展,将西方先锋派电影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在欧洲,按照国别分为德、法、苏联、英与美五个国家,后期中心转到美国,虽然欧洲也有少数作品。在每一个国家里,为了叙述方便,也为了有助于理解,按照类型或者流派进一步划分。作者在将某位电影家归于某个类型或者流派的时候,是根据该电影家的主要倾向或者代表作品,实际上某些作家横跨若干类型或者流派,而某些作家甚至难以归入任何类型或者流派,只好将其归入某个近似的范畴之中。也就是说,所涉及的作家与作品上的标签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关于哪些电影艺术家或者电影作品应该归入先锋派电影及其附属类型或者流派的具体问题,肯定是见仁见智的。作者所讨论的先锋派电影家及其先锋派电影作品,是作者认为最具有先锋派电影独创性特点的;还有其他某些电影家或者电影作品也比较另类,但是没有充分符合作者心目中先锋派电影的标准,如法国“新浪潮’’电影,作者没有加以研究。
本书是作者对于西方先锋派电影进行研究的成果,作者的努力主要是在这样几个层面上:首先,概括西方先锋派电影产生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它的主要脉络与发展阶段;其次,介绍相关作家;再次,论述相关作品;最后,对于西方先锋派电影作出总体评价。就作者自己来说,主要成果是在后面两个方面。在第三个层面上,是对于具体作品的研究分析:这些影片情况复杂多样,五光十色,最长的20多个小时,最短的10秒钟,有的抽象,有的晦涩,有的缺乏逻辑,有的甚至模糊不清,作者的主要贡献是运用各种方法,对于这些影片进行研究,阐述它们可能具有的意义,以及它们在电影史上的价值。在这样做的时候,作者的原则是,以类似文学批评中“新批评派”的细读方法来观看影片,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灵活地进行分析。事实上,作者认为,把作品放在历史语境中,进行就作品论作品的分析是最佳方法,也就是说,对于作品进行的分析是灵活多样和对症下药的,那种按照统一模式进行分析的方法既没有任何理论根据,而且在实践中,特别是在面对像先锋派电影这样复杂多样的艺术现象的时候,也是根本行不通的。作者希望在提出研究方法与具体结论的同时,也能够为分析与理解这些另类艺术作品提供一些拓展思路的方向。在第四个层面上,是对于西方先锋派电影的总体评价;作者提出这样一个概括性的意见:西方先锋派电影是电影艺术自觉意识的表现,它脱离了传统主流叙事电影或者塑造人物,或者反映社会,或者娱乐观众的主旨,以及相关的内容与形式常规,而是或者进行电影元素探索,或者进行作者自作者表达,或者进行潜意识挖掘,在有意无意针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叙事电影,特别是它的商业化倾向进行反叛的努力中,西方先锋派电影体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