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平,1991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发表有关秘密社会、土匪、邪教、工人、农民等方面的论文40余篇;著有《民国时期的土匪》(合著)、《张之洞传》等书;译有美国圣母大学穆黛安教授的《华南海盗,1790-1810》、哈佛大学裴宜理教授的《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等书。
内容简介
农民为什么造反?如何造反?文化与叛乱之间存在什么内在的联系?它们在清代秘密社会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以清代秘密社会为对象、从文化角度研究农民叛乱,是史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本书第一章从概念、研究目标、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等方面勾勒了该项研究的框架。第二章 以巫术、宗教(尤其是宗教异端)为重点,分析了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对清代秘密社会及其叛乱所产生的影响。第三章和第四章具体探讨了清代秘密教门的文化内涵,从而说明秘密教门为何能长期生存于传统社会并经常性发动叛乱的原因。第五章具体探讨了清代秘密会党的文化内涵,认为会党中“义”的观念有多方面的作用,巫术、宗教因素也是会党的连结纽带,社会习俗如歃血盟誓、械斗之风对会党及其叛乱具有深刻的影响。
第二章和第三章具体探讨了清代秘密教门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对秘密教门的经卷、教义和“反清复明”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对巫术、符咒、禁忌、气功等文化现象在教门及其叛乱中的表现进行了详尽论述和客观评价,从而说明秘密教门为何能长期生存于传统社会并经常性发动叛乱的原因。
第四章具体讨论了清代秘密会党的文化内涵,认为会党中的“义”的观念有多方面的作用,巫术、宗教因素也是会党的连结纽带,社会习俗如歃血盟誓、械斗之风对会党及其叛乱具有深刻的影响。
文化传统的两个显著特点便是人民性、延续性、许多现世的思想信仰、文化符号、社会风俗在民众中的传播、延续相当普遍。清代秘密社会及其发动的叛乱,广泛地借用了现世的文化结构功能。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助于人们了解、预防当代出现的新的“社会反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