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白寿彝,河南开封人,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曾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民委会副主任,主编有《中国通史》。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1932年毕业。30年代主要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和中国交通史的研究。1939~1949年,先后在云南大学、中央大学执教。1949年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史学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主任,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历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北京历史学会会长、中国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历任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任人大民委会委员、副主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
内容简介
全书分先秦时代之交通、隋唐宋代之交通、元明清代之交通及现代中国之交通五篇,全面考述交通路线、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等各方面。作为《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种,本书被视为“第一部较全面地综合研究中国历代交通的学术专著”、“发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中国交通史作为一个学科分支,因此正式奠立”……日本学者牛岛俊作《<中国交通史>日译本序》称本书“确是一部标志着中国交通文化史著的最高水平的作用”。
在司马迁《史记》、班固之《汉书》中,“交通”一项未能单独成篇。刘向、刘歆父子所撰目录学著作《七略》,不载“交通”之类目。晋司马彪之《续汉书》创设《舆服志》,载有车辆之内容,但不能反映出交通运输之真貌。在整个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中,“交通史”散见于“舆服”、“车服”等制度之勾画中,为而不全,隐而不彰。直到《清史稿》,方创设《交通志》之体例,区分“铁路”、“轮船”、“电报”、“邮政”诸类别……
本书问世之前王倬《交通史》(商务印书馆,1923年)出版,三编六万余字;又有袁德宜《交通史略》(北京交通丛报社长沙铁路协会,1928年)出版,内容亦十分简单。王倬、袁德宜、白寿彝开辟“交通史”之史学新领域,“表现出史家视野有所开阔,观念有所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