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汉武帝建元五年春,置“五经博士”,任通晓其中一经的人担任其职。五经,《白虎通·五经》解释为:“《易》、《尚书》、《诗》、《礼》、《春秋》也。”自西汉,《易》就被尊为经书,称《易经》——也就是《周易》,而且列为儒家五经(算上《乐》即是六经)之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载述“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史记·儒林列传》说:“言〈易〉自菑川田生。”田生名田何,汉武帝时儒学振兴,田何是开讲传授《易》的第一位学者。又述:“自鲁商翟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而汉兴。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人杨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然要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汉书·艺文志》也述西汉时《易》的讲传情况:“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在西汉初,由田何传讲《易》开始,发展出数家对《易》各立一说,足见当时《易》学之盛行。汉宣帝、汉元帝时代,把施雠、孟喜、梁丘(复姓)贺、京房四家《易》学列在学官,费氏、高氏两家《易》学流行在民间,足见当时朝廷对《易》学的重视和民间对《易》学的爱好和讲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