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党的十六大在21世纪之初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未来的奋斗方向。21世纪的头20年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间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 生活更加殷实。” 总体小康已经成为历史的成就,现在全面小康又成为中国人新的理想和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成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全面小康意味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繁荣,“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全面小康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是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将建立并走向完善;中国的国民经济日益繁荣,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踏上新的台阶;经济结构进一步合理优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经济走向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将逐步缩小,十几亿中国人将共同享受全面小康的福利;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经济生活走向健康与稳定;中国人的生活会日益富足,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再过20年,上面所描述的这幅图景将走进每一个中国家庭。
全面小康意味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完善,政治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意味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还包含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将更加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真正得到制度化的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将更加完备,依法治国的方略切实得到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真正在中华大地上确立;中国政府改革将向纵深推进,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体系将真正建成。
全面小康意味着中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精神文明建设进展显著。全面小康意味着各项文明的全面进步,精神文明的特殊地位不容忽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将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飞猛进的黄金时期。中国的科技体制将真正适应现代化要求,科技进步将成为社会进步的持久推动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新教育体系成为现实;文化建设稳步进行,先进的文化成果滋养着整个社会;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真正建立起来。
全面小康也意味着我国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既是全面小康的目标,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将持续稳定,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社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每一个中国人都将生活在一个稳定、和谐、健康的社会之中。
全面小康还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真正走向和谐,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开创一条文明发展之路。中国的生态环境将得到大大改善,中国人将告别污染,重见清山秀水;中国的资源与能源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新的优质能源将投入使用,资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中国人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实现真正的和谐,整个社会将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时期的20年,是我国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握机遇,我们就能够得到长足发展。我们处在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国际环境提供了大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我们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新的安全观,妥善处理与世界大国和周边邻国的关系,平等相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全面小康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辛历程已经起步,中国人的美好梦想正一个个成为现实,而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向中国人民招手。全面小康是一个理想,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为读者勾画出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蓝图,并且努力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简单说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既有未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景象,又有实现这些美好理想的实践措施。
我们相信,经过党领导的全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全面小康一定能够建成,中国一定能够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复兴。